-
- 清代陶瓷 六方盖罐 造型独特,呈六方形,其线条刚直硬朗又不失流畅,转折处过渡自然,体现出造型上的规整与严谨。罐盖与罐体严丝合缝,契合度高。胎体早期细腻坚致,后期工艺有所下滑。装饰上,青花、粉彩皆有,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将实用与艺术巧妙融合,承载着清代独特的审美与文化内涵。
-
9
-
- 五彩鼓腹兽耳百鹿尊模型 五彩鼓腹兽耳百鹿尊 五彩鼓腹兽耳百鹿尊,清代,高46、口径18 、腹径38.2 、底径24.5厘米。此尊大口、云耳、圆腹下垂,矮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器身饰五彩山林百鹿图。因为“鹿”与“禄”谐音,“百鹿” 即“高官厚禄”之意,所以百鹿图也是古代常用的装饰纹样。 此尊通景绘五彩百鹿纹饰,整体画面以苍松山石为背景,姿态各异的小鹿在山石密林间奔跑、憩息、觅食,嬉戏于山间,饮水于清流,画意生动,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画面中峰峦雄伟,松枝遒健,颇有松岩撑天之气势。相比之下,形态轻盈、细小可人的梅花鹿更衬托出景观之宏大。百鹿尊以五彩绘制而成,双兽耳涂红彩,巨松苍翠欲滴,小鹿五彩
-
25
-
- 二胡模型 二胡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拉弦乐器,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琴杆:二胡的主体部分,通常是用红木、紫檀等硬木制作,起到支撑和传导声音的作用。 琴头:位于琴杆的上端,常雕刻成龙头或其他装饰性图案。 琴筒:共鸣箱,通常用竹子、红木或椰壳制作,形状多为六角形或圆形。
-
-
- 平遥推光漆器-盒子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远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51。平遥推光漆器多是漆器家具,通常有箱柜类、桌几类、屏风类、盘盒类等。工艺有描金彩绘、雕刻镶嵌、堆鼓罩漆、刻灰雕填等工艺,用传统大漆和传统大漆工艺制作的漆器制品技艺精湛,耐久力极强。可吸纳和附加金、银、玉、珠、石等多种
-
-
- 三鸟铜尊模型 三鸟铜尊 从展厅的第一件文物到这件兽面纹三鸟铜尊,我们见证了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成长和商代匠人们高超的铸造工艺。这件兽面纹三鸟铜尊,于1952年在辉县褚邱出土,1958年8月入藏我馆。高16厘米,腹围15.4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2.5厘米,敞口,宽肩,鼓腹,圈足。颈部饰有弦纹,肩部铸有卧鸟三只间饰夔龙纹。腹部饰有兽面纹,圈足饰有夔龙纹并有三个镂孔。 尊,是我国古代祭祀时使用到的酒器。这件三鸟铜尊造型独特,铸造工艺复杂,形象生动传神,并且充满着神秘之感,在器物的肩部铸有三只形象生动的突起卧鸟形象。而这三处突起的卧鸟,大大增加了铸造的难度。因此有专家认为,这件器
-
-
- 敦煌菩萨模型 菩萨像,出自敦煌莫高窟是唐代彩塑菩萨的上乘之作。婷婷婀娜的姿态,丰盈健美,冰清玉洁的肌肤,莹润细腻,团花密绣的锦裙,轻柔稀疏的衣纹,犹如音乐的旋律一般。菩萨面相丰满圆润,云髻高耸,长眉入鬓,双目徽启,眉目间似笑而非笑,有慈眼视物,无可畏之色,神情恬静。
-
-
- 苗族传统服饰2 苗族服饰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且年代跨度大。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其中盛装最为华丽,是苗族节庆、婚嫁等场合的重要服饰。苗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男装简朴女装豪华,传统女装丰富多彩、灿烂夺目,以裙装为特色。女装中,除部分着大统裤外,其余都着裙装,尤其是百褶裙,是苗族服饰的风格基点。
-
-
- 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鱼耳炉是宋代瓷器名品,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端庄典雅。其釉面密布“金丝铁线”开片纹,青灰色釉厚润如油。此炉常置卧室,寓意夫妻和睦,为清宫旧藏,乾隆帝曾为其题诗,后世仿品难以企及原作风韵。
-
-
- 黄绿釉狩猎陶壶模型 黄绿釉狩猎陶壶 汉代长期安定局面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件黄绿釉狩猎纹陶壶,高32.5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24.2厘米,底径12.2厘米。器身施釉,颜色棕黄,光泽匀亮。内壁及外底不施釉,局部釉面呈“银釉”状。在肩腹之间一周饰浅浮雕狩猎纹,中有对称的铺首衔环分布在两侧。整体画面充实,形象生动。 汉代陶壶上的狩猎图,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它寄寓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像仙人一样置身于祥瑞之中,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从“祥瑞化的狩猎图”中也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思想已经摆脱了商周奴隶制的禁锢,艺术创作往往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取材,大胆想象,构思奇妙,表现力丰富,体
-
-
- 彩陶罐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
-
- 古代酒器窑青白釉注子温碗-北宋 北宋时期景德镇制作,它是宋代最有代表性也是较为考究的酒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会仙条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水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注壶中盛满美酒佳酿置入温碗中,再在温碗中灌入热水,即可加温,又可保温,随酌随饮,其乐无穷,此注壶线条饱满流畅,筒形套盖,钮作蹲狮状。温碗壁近直,整体成莲瓣形,高圈足,与注壶相得益彰,是同类酒器中的精品。
-
123456789...200下一页